广告

“枣庄八景”是看得见的乡愁

2018/5/23 15:58:56   来源:枣庄新闻网    

  中国古代城市有命名“八景”的传统,不仅像杭州、苏州这样的文化名城有八景之誉,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县城,皆命名了具有山水人文情怀的八景,给地方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盎然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八景文化。八景文化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各地的县志中均有浓墨重彩的记述。尤其在清代,八景文化在县志中独自成章,与地方名人的题咏一起,成为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八景”多是地方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这一地区山川风貌之美,又因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了名人活动的形态印迹,突出了地方的人文特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就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容的“八景文化”,以至“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寄园寄所寄录》)。这足以说明了“八景文化”早已置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骼中了。

  在枣庄境内,分布着滕州八景(也称古滕八景)和峄县八景,这些景观的发现和命名,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某种程度上,这些八景的诞生,曾经提升了这一地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在“峄县八景”中,无论“青檀秋色”,还是“承水环烟”,无论“许池绿波”,还是“仙洞悬云”,单就这些诱人的名字,就足以使人精神愉悦,神往心醉,尤其在自给自足、闭塞禁锢的封建社会,八大景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更是文人墨客寻幽探古抒发情怀的人间仙境。

  位于枣庄山亭区境内的抱犊崮,曾被冠名“君山望海”而成为峄县八景之一。据东晋末年郭缘生所著的《述征记》记载:“承县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从此,登抱犊而观东海,便成为古往今来人们放飞心灵的旅行,给许多人带来了希冀和惊奇。其实,在抱犊崮上能否看见东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想象力,我们也不能没有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我想,这就是古代人命名的地方八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拿古滕八景之一的“浮屠峙玉”来说,它(龙泉塔)至今是荆河岸边无可替代的城市地标。据有关资料显示,龙泉塔建于北宋,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佛塔,塔高四十三米,呈八角九级,建筑结构严谨,朴实庄重,为我国北方密檐式佛塔之佳作。千百年来,龙泉塔具有了滕城的文化基因,也早已融入到滕城人的精神血脉中去了。漫步滕城,尽管满目是丛林般的高楼,但一眼看不见龙泉塔,心里便徒生出莫名的空虚感,这说明接地气的龙泉塔,已经成为滕城人的精神皈依了。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山水景观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因此很多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寻找八景的高潮。尤为高兴的是,我们看到由枯竭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的枣庄,也投入到寻找新八景的行列中。我们知道,枣庄境内的老八景,由于历史变迁的缘故,有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如古滕八景中的“真仙灵柏”,是位于东郭前村张天师府花园的一棵古柏,早在建国前已被人为损坏;古滕八景之一的“趵突跳珠”,也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曾经“两泉源源汹涌,势如趵突”的景象已无法再现;峄县八景之一的“湖口观鱼”,由于区划调整的缘故,这个景观已经划入济宁市微山县。因此说寻找枣庄新八景,既是现实情况下城市形象的自我提升,又是满足市民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客观需要。

  有人说地方“八景”是一张金光夺目的名片,我却说“八景”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乡愁。

  中国有弘扬人文精神的传统,这种人文精神往往是这个地方文化的灵魂。一个地方的历史名人,或者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品德、观念以及孜孜追求的精神,一定影响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比如荀子、匡衡、奚仲、墨子,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足迹永远留在了枣庄的山川与湖泊中,其品德与思想在鲁南大地发扬光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想,寻找“枣庄新八景”的初衷,一定离不开滋润我们心田的那些近水遥山,更离不开古代先贤伟大的思想品格。因此说,“枣庄八景”既有高尚的品格,也有榜样的力量,更蕴含了一种引以为荣的故乡情结。

  余光中先生在《黄河一掬》中说:“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在这里,我所理解的枣庄八景,也如我们这片土地上存留的八处胎记,无论是湖光山色,也无论是人文痕迹,它一定是寄托了枣庄人思想情感的胎记,也一定是枣庄人留得住看得见的乡愁。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