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推进“四网”建设,科学谋划交通重大项目,全力构建内通外联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四通八达公路网。
3月31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打通体制机制、监管治理等堵点难点,推动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月31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枣庄市聚焦“优化通行质量、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公路安全、夯实长效治理”等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智慧赋能、精细管理,探索实践了一条“党建引领筑基、共同缔造聚力、建养并举固本、一路多方带动”的普通国省道“13345”治理路径,打造了普通国省道现代综合治理枣庄模式,推动“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3月31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枣庄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京沪通道的黄金节点,是山东省的南大门和连接华北、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市交通运输局将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谋划实施好综合立体交通2025年、“十五五”和2035年中长期“三张图”,全力打造“两环九纵十横”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积极构建“123客运圈”和“123货运圈”,持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日前“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新闻发布会枣庄召开。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积极落实“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有关要求,全面深化金融要素保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双向发力,助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信贷供给规模。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组织举办“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枣庄现场推进会等银企对接活动,推动各银行机构向上争取金融惠企政策与信贷资源落实落地。
日前“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新闻发布会枣庄召开。记者获悉,一直以来,枣庄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预算安排支出45.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9%,财政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滕州全力打造“世界中小机床之都”的征程中,山东威达精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原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强劲之势,担当产业龙头,为这一宏伟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山东威达精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并于2024年1月完成更名,是一家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于一体,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母机企业。
日前“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获悉,一直以来,枣庄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预算安排支出45.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9%,财政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日前“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获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枣庄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枣庄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部署要求,瞄准工业倍增、区域协同、项目落地、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治理高效等六大领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到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收入组织和对上争取力度,为全市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提供支撑保障。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枣庄市应急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机制,聚焦重点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枣庄市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根据省、市相关要求,组建了由4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枣庄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明确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地防灭火指挥部、消防安全指挥部等7个专项指挥部和2个保障类专项小组。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教育领域推动不同学段衔接协同的系统性改革模式,强调大学、中学、小学在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维度上的贯通设计,打破学段壁垒,提升教育整体效能。为加强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平台建设一体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上层设计。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枣庄高新区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任务目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5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枣庄市薛城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科技服务实效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势头。薛城区连续2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并成功实现位次前移,2025年1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山东政务信息》刊发薛城区相关做法信息《枣庄市薛城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培强壮大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枣庄市应急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机制,聚焦重点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枣庄市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根据省、市相关要求,组建了由4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枣庄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明确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地防灭火指挥部、消防安全指挥部等7个专项指挥部和2个保障类专项小组。研究制定《枣庄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规则》《枣庄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规范运转方式和工作流程,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健全监测预警、会商研判、联合值守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防抗救一体化水平。强化汛期安全防范。夯实基层防汛基础,全面完成80个防汛重点村标准化建设,健全“八个一”工作机制,相关经验做法被应急管理部发文推广。深化临灾叫应机制,研发上线“智能AI防汛救援应急叫应平台”,实现近4000名防汛责任人全覆盖,2024年汛期运用智能AI平台累计“叫应”防汛责任人2.37万人次。发挥市防办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先后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4次,稳妥应对罕见旱情、台风“格美”和13轮强降雨过程,实现全市平稳度汛。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枣庄市教育系统聚焦“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四个维度,聚力“平台、资源、教师、考核”四个环节,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立体多元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全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完善工作体系,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协同推进。
日前,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民营经济不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污染减排、节能降碳、保护生态、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在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强化便企、惠企、助企措施,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机制。积极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民营企业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精准环境可行性预判指导。
17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11月18日,在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后,滕州委托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编制的《“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发展规划(2025年—2029年)》(以下简称《规划》)在专家评审会上顺利通过评审。该《规划》自2023年10月9日正式启动编制,将成为滕州机床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产业升级需求催生全新规划滕州向来重视产业规划对机床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17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立足机床产业发展实际,抢抓全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滕州由“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向“世界中小机床之都”蝶变跃升。创新举措推动产业链质量提升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出台《枣庄市质量强企强链强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滕州市机床产业成功入选省级质量强链项目试点,稳固了滕州在全国机床领域集群的优势。
17日,记者从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科技局将工业母机产业科技创新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且持续发力。聚焦产业创新需求,市科技局多管齐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扩充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工业母机产业汇聚,为全市工业母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科技根基。
3月14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例行吹风会,据介绍,枣庄市市场监管局以开展放心消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消费环境建设,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全市“放心消费”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枣庄”行动。打造规范化维权服务站212户,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动态保持2万家。持续畅通消费维权渠道。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解决群众消费诉求7.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3.6万元。全力提升消费供给品质。